隨著生活水平地提高,人們也越來越注重養(yǎng)身保健,艾灸在古代是種治療方法,現如今卻成為一種的養(yǎng)生保健方式。艾灸的好處較多,例如增強免疫力、疏經通絡、調和氣血、除濕止痛等,對治療痛經、風濕性關節(jié)炎、腹瀉等疾病有不錯的效果,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做艾灸的。那艾灸不適合哪些人群呢?下文給大家介紹8種人千萬不能艾灸!

1.陰虛、內熱的人群
艾灸是通過在人體的穴位附近燃燒艾柱或艾條等,通過艾葉燃燒的熱量和藥性來刺激人體穴位,起到激發(fā)精氣,調理身體的作用。具有溫經散寒、生陽固脫的功效,而陰虛、內熱的人群體內陽氣原本就比較旺盛,再進行艾灸可能會加重陰虛和內熱的情況,不利于身體健康。
2.過饑、過飽的人群
饑餓時人體血糖含量低,身體會出現疲憊、無力的現象,而艾灸會加快血液循環(huán),進一步加速血糖的消耗,容易出現頭暈惡心、眼花耳鳴等低血糖的癥狀。剛剛吃飽時也不適宜立刻進行艾灸,以免因為平躺接受治療的姿勢影響消化,導致胃部不適。
3.醉酒的人群
艾灸具有加速血液循環(huán),促進新陳代謝的作用,飲酒以后,酒精會進入到人的血液中,通過腎臟和肝臟來進行代謝,如果在酒后進行艾灸,就會加速血液循環(huán),加重醉酒的癥狀,在短時間內大大增加肝臟和腎臟的負擔,不利于身體健康。
4.特殊時期的婦女
處于經期、妊娠期、哺乳期的婦女不適宜進行艾灸。艾灸具有活血通絡的功效,對于經期的婦女而言可能引起月經淋漓不盡或月經過多,在孕早期有導致流產的風險,艾灸產生的煙霧也可能損傷胎兒,因此不能進行艾灸。
5.皮膚有破損者
在進行艾灸時需要通過艾柱或艾條的加熱刺激體表,才能夠有效起到活血行氣、溫經通絡的作用,如果皮膚表面存在破潰、損傷、皰疹、紅腫等不良現象,經過艾柱的刺激可能會加重傷口嚴重,加劇皮膚的受損程度,不利于皮膚恢復,還可能造成較強的疼痛感。
6.極度衰竭的人群
對于身體已經極度衰竭的人群或垂危之人,由于患者的身體已經幾乎失去了調節(jié)能力,進行艾灸可能功效很小,艾灸會加速血液循環(huán),還有加劇極度衰竭人群身體負擔的風險,因此不適宜進行艾灸。
7.情緒激動的人群
情緒激動者不適宜進行艾灸,因為艾灸需要通過燃燒的艾柱或艾條刺激體表來達到治療效果,而情緒激動的人群可能不便于溝通和交流,容易導致燙傷。其次,艾灸具有促進新陳代謝、加速血液循環(huán)的功效,可能加劇情緒激動的程度。
8.患有某些傳染病的人群
一部分患有風熱、濕熱引起的傳染病或皮膚病的人群,也是不適宜進行艾灸的。艾灸需要通過刺激體表來達到溫經通絡的效果,如果存在風熱或濕熱引起的傳染病,不僅可能會加重病情,甚至還可能導致疾病傳播,因此,這類人群不宜進行艾灸。

艾灸的八個注意事項
1、要專心致志,耐心堅持:施灸時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時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條移動,不在穴位上,徒傷皮肉,浪費時間。對于養(yǎng)生保健灸,則要長期堅持,偶爾灸是不能收到預期效果的。
2、要注意體位,穴位的準確性:體位一方面要適合艾灸的需要,同時要注意體位舒適、自然,要根據處方找準部位、穴位,以保證艾灸的效果。
3、防火,現代人的衣著不少是化纖、羽絨等質地的,很容易燃著,因此,施灸時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時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滾脫落。用艾條灸后,可將艾條點燃的一頭塞人直徑比艾條略大的瓶內,以利于熄滅。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時要暴露部分體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溫時要防中暑,同時還要注意室內溫度的調節(jié)和開換氣扇,及時換取新鮮空氣。
5、要防止感染,化膿灸或因施灸不當,局部燙傷可能起瘡,產生灸瘡,一定不要把瘡搞破,如果已經破潰感染,要及時使用消炎藥。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應按先背部后胸腹,先頭身后四肢的順序進行。
7、注意施灸的時間,有些病證必須注意施灸時間,如失眠癥要在臨睡前施灸。不要飯前空腹時和在飯后立即施灸。
8、一定要專業(yè),正確的施灸在對人體是有一定好處的,但是不專業(yè)甚至不對的施灸會將艾灸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還會有反作用,所以進行艾灸時,如果沒有學習過相應的知識,不建議自行艾灸。

以上是8種人千萬不能艾灸的全部內容了。艾灸雖然有很多好處,但也有禁忌人群的,大家一定要注意這點。另外,文中還給大家介紹了些艾灸的注意事項,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