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就是孩子,不是喜歡瘋就是喜歡鬧,要不就是自己想怎樣就怎樣,這些習慣都是怎么來的呢?首先要要所不同類型的情況來做正確的處理。
安靜不下來
場景: 丁丁從小區(qū)游樂場回到家后,一刻不停地在屋里又蹦又跳,一會兒竄到沙發(fā)上,一會兒又爬到床上。這樣一來,不但屋里被弄得凌亂不堪,他自己也渾身大汗,滿臉通紅。
錯誤的做法: 大聲喝斥丁丁,要他停止這種無休止的蹦跳。并警告他,如果再這樣跳下去,晚上不給他吃他最喜歡的雞腿。
結果: 丁丁依舊在蹦蹦跳跳,而爸爸已經(jīng)火冒三丈,準備逮著他好好的“教訓”一番。
正確的做法: 對于又蹦又跳的孩子,作為懲罰,可采取把孩子帶進另一間小屋,讓他脫離使之興奮的環(huán)境,兩眼冷靜地審視他,強制他休息片刻。
人來瘋
場景: 威威常發(fā)“人來瘋”??腿藖砹耍矚g拿著東西亂扔,一會兒投個布娃娃,一會兒又拋個小枕頭,甚至能把一只拖鞋踢進一盆香噴噴的雞湯里。
錯誤的做法: 爸爸拿走威威手上所有可以丟的物品,嚴厲地訓斥他太不禮貌。甚至因為威威不聽訓斥而打了他掌心幾下。
結果: 威威在爸爸轉身后,拿起身邊的拖鞋朝著前方扔去,正好打在爸爸的身上。
正確的做法: 如果孩子愛在客人面前扔東西,不妨在屋里門上設一只尼龍靶盤,當客人來時,征得客人的同意,大家一起投擲,看誰扔得準。由此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這樣既滿足了小孩的表現(xiàn)欲,又使孩子從游戲規(guī)則中學會約束自己,使無序的亂動遷移成有序的競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