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的哺乳媽媽,已被人稱之為是天底下最神圣的媽媽,雖說母乳喂養(yǎng)是媽媽對寶寶的責任,但對于媽媽來說,體現得更多的是對寶寶的愛。
哺乳時間至少8-10個月,甚至專家推崇斷奶最好在一歲之后。然而在這說長不長,說短不砰的一年時間里,媽媽還要經歷因哺乳而引起的奶漲、奶痛、存奶及奶水多少的問題。
更重要的是,哺乳期不能亂服藥物,所以在喂奶期間,媽媽們還要時記得保持警惕不生病。但一年的時間里,誰能保證真的不患一次感冒,不發(fā)生任何健康問題呢?
我們不能百分百預防疾病,但我們必須自己掌握生病后的安全用藥原則,猶如以下六種讓奶水越來越少的藥物,哺乳媽媽你就碰不得。
1、呼吸疾病、內分泌疾病禁用藥
人免不了會生病,母乳媽媽也不可能堅持365天不生病,特別是剛生完寶寶的媽媽,免疫力多少會降低,如果不注意調理,胡亂用藥,會落下長期的病根,有的甚至長期依賴藥物的治療。但是某些疾病的藥物對寶寶的影響是極大的。
用于治療呼吸道疾病的氨茶堿和麻黃素容易使寶寶激惹,情緒不穩(wěn)定,還影響睡眠;用于治療內分泌疾病的藥物如甲亢平會抑制寶寶的甲狀腺功能;碘劑還會讓寶寶甲狀腺腫大,是堅決不能使用的;用于消化系統(tǒng)疾病的藥物如劇瀉藥的止瀉藥會讓寶寶胃腸蠕動增加,產生腹瀉。

2、激素類藥物
好不容易等到寶寶生下來了,媽媽和老公心里都癢癢地要進行房事,但是有些媽媽為了遷就老公,一直服用著避孕藥,卻不知道一時的歡樂換來了寶寶健康的受損,還可能產生不可挽回的疾病。
口服類避孕藥要在生完寶寶后的6個月甚至到斷奶后才能使用,不然你的女寶寶青春期會出現婦科腫瘤等性疾病;大量的雄激素使用還會抑制乳汁的分泌,使女寶寶男性化,男寶寶出現性早熟;雌激素的使用還會導致媽媽回乳,減少了乳汁的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