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只知道親吻是一種愛,但事實上,親吻也是一種病。因為,如今有一種病的名字就叫做“親吻病”。嬰兒親吻病癥狀圖片告訴你,為什么不能親吻孩子?
但凡患有口腔皰疹的患者通過親吻方式接觸嬰幼兒童,則有可能讓孩子感染上“親吻病”。而這種病毒幾乎90%以上的成年人都是攜帶者,只不過過它平時潛伏在唾液腺中,加上成年人免疫力比強,所以能與這種病毒“和平共處”,不會引發(fā)而已。
嬰兒親吻病癥狀圖片
但對于年幼抵抗力低的嬰幼兒童,病毒就會趁虛而入。如若發(fā)現不及時或治療時間延誤,這其中的危害絕對超乎你的想象(澳洲一位媽媽就因為沒能及時發(fā)現及時治療導致6月寶寶患上腦癱).
那么,身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如何在第一時間判斷病情,區(qū)分這究竟是普通的皮膚病還是危害較大的“親吻病”?其實,親吻病和其他疾病都會有癥狀表現,只要媽媽你細心觀察,就能找出蛛絲馬跡,準確判斷的。
嬰兒親吻病癥狀圖片
其實,“親吻病”的癥狀類似感冒,患者會出現發(fā)燒、食欲差、疲倦、淋巴腺腫大等癥狀。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由EB病毒感染引起,之所以被稱為“親吻病”,正是因為該病由口咽分泌物經密切接觸而感染病毒。除了接吻外,該病最多見的傳播途徑還是人們平時近距離的交談以及分享食物與細碎唾液在空中傳播。
嬰兒親吻病癥狀圖片
“親吻病”多發(fā)生于嬰幼兒,是因為寶寶們的免疫系統(tǒng)沒有發(fā)育完全,免疫力比較低。“親吻病”的癥狀跟感冒特別像,發(fā)燒、咽峽炎是兩者的共同癥狀,不過也有不同,比如患者的口腔腭黏膜、頰黏膜會出現點狀成簇性出血樣小紅點,也可發(fā)生到牙齦。隨后,軀體皮膚可能出現小紅丘疹或靶心樣丘疹損害。好在這種病經過抗病毒對癥治療,恢復和愈后較好,一般幾周就能康復,且急性發(fā)作過一次就不會再發(fā)作。
面對向寶寶“索吻”的情況,媽媽們應做好相應的防護措施,尤其是在下列七種情況下,不宜親吻寶寶。(以媽媽為例)
1. 出現皮疹
因為許多年輕媽媽小時候沒有得過麻疹(身上出現星星點點的皮疹),所以本身是麻疹的好發(fā)人群。麻疹患者是此病惟一的傳染源,病毒存在于眼結膜、鼻、口、咽和氣管等分泌物中,能通過口腔飛沫傳播。而兒童本身就是麻疹的易感人群,尤以l-5歲小兒發(fā)病率最高,母子間的親吻很容易傳染此病。
防護措施:一旦媽媽有得此病的嫌疑,應立即母嬰隔離,并積極治療。
2. 拉肚子
肚子雖然是腸道傳染病,但致病的細菌是通過口腔進入腸道的,因此帶菌者的口腔也是傳染源。媽媽親吻寶寶,或者給寶寶喂飯前,用舌頭嘗冷熱等動作,都可能增加寶寶得痢疾的幾率。
防護措施:如果媽媽最近腸胃不太好,應盡量避免親吻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