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瓶催產素和一小瓶生理鹽水注射完后,也到了6月7日早晨七點了,護士和大夫換班時間到了。換完班以后,又來了幾位護士和一位大夫,說是檢查開指情況。一陣折騰以后,諾諾娘見紅了,被告知開了三指??芍Z諾娘怎么一點兒反應都沒有呢?就是胎心監(jiān)護綁時間久了,腰很酸!
這時諾諾爹又被批準進來了,醫(yī)生跟他匯報了一下情況,說讓諾諾娘準備吃點兒早飯,然后向主任匯報一下,看看是否要繼續(xù)打催產素,還是安排手術。
等醫(yī)生護士離開以后,諾諾爹拿出早就買好的牛角面包遞給諾諾娘,因為諾諾娘每次檢查都是下午四點半以后,所以從住院當天的晚飯就沒吃,一直餓到第二天早晨,這對孕期食量一項很大的諾諾娘是一種摧殘。諾諾娘三下五除二就吃了兩個牛角包,正準備繼續(xù)奮戰(zhàn)的時候,醫(yī)生回來了,推著一臺B超機。
醫(yī)生給諾諾娘又做了一次B超,說諾諾估計在八斤三兩左右,可是諾諾娘身高很高,應該可以試著自己生。她去向主任匯報,然后再來告訴諾諾爹娘她們商議的結果。
過了五分鐘左右,進來了一個中年男子,他問了諾諾娘的反應,他說從儀器上顯示,諾諾娘是有宮縮的,沒有痛感也許是對疼痛不敏感。我勒個去,要知道諾諾娘平時最怕疼了,結果關鍵時刻變得沒痛感了!但是一夜的胎心監(jiān)護發(fā)現(xiàn)諾諾有兩次胎心都降到110次以下了,又過了預產期這么久,所以建議盡快手術……
諾諾娘一聽就傻眼了,弱弱地說了句,我剛吃了兩個牛角包!醫(yī)生一聽就驚了,說你也太快了!那就安排六小時以后吧。
終于,在2011年6月7日中午十二點半,諾諾娘被推進了手術室。備皮消毒以后,諾諾娘被抬上了手術臺,醫(yī)生讓側身抱著膝蓋。這對諾諾娘這個大肚子來說,是出奇的困難??!終于在三個護士一個醫(yī)生的幫助下,麻醉師分三次,給諾諾娘注射完了麻醉劑。然后就是綁手綁腳,立支架。諾諾娘除了頭上方站立的麻醉師,啥也看不到了。
戴上氧氣以后,麻醉師用一個東西在諾諾娘脖子處扎了一下,問疼嗎?諾諾娘說疼!過了一分鐘,又在胸前劃了一下,問有感覺嗎?諾諾娘說有,但不疼。麻醉師說,那就要開始了?諾諾娘突然一陣反胃,趕緊叫停。各位醫(yī)護人員一陣手忙腳亂,因為手腳已經被固定在手術臺上了,所以麻醉師用手托住諾諾娘的頭,另一個護士拿了一個小盆接住諾諾娘吐出的嘔吐物。
結果諾諾娘干嘔了很久,就是吐不出來,最后麻醉師說,我給你加一點兒抑制嘔吐的藥物,但是這種藥物會使你精神渙散,你一定要打起精神,堅持到看到你的寶寶。諾諾娘點了點頭。藥物隨著生理鹽水注射進諾諾娘手腕,很快就沒有惡心的感覺了。
諾諾娘抬頭看著無影燈,發(fā)現(xiàn)燈的外輪廓圍著一圈金屬。金屬的反射正好可以看到自己的肚子,于是諾諾娘就看著醫(yī)生打開腹腔,慢慢剖開子宮。這時就聽見有抽水的聲音,估計是在把羊水吸干凈。想著就要見到諾諾了,諾諾娘一下子振奮了起來。好久好久,終于安靜了。
這時突然有一個護士爬上了手術臺,諾諾娘嚇了一跳,扭頭問麻醉師,她要干嘛?麻醉師說,兩個護士都沒拽出來諾諾,所以她要上手術臺,把諾諾像拔蘿卜一樣拔出來!諾諾娘聽著覺得太匪夷所思了。這時候就覺得嘣的一下,護士下了手術臺。諾諾娘聽見了兩聲哭聲,然后就又恢復安靜了。
護士說寶寶出來了,十三點十分,4480克(約9斤),53厘米。諾諾娘緊張地問麻醉師,怎么沒聲音了?麻醉師說你寶寶好像在睡覺。這個時候,一個護士來到了諾諾娘的旁邊,抱著一個紅紅的小孩兒。說看看你的寶寶吧。諾諾娘趕緊定睛看去,一個紫紫的肉球……醫(yī)生問,看見什么了?
諾諾娘趕緊回答:是男孩。然后趕緊對護士說,我想看看他的臉。護士把諾諾的臉轉過來,諾諾娘終于看到了諾諾:長長的眼睛上揚的眼角,像諾諾爹。小小的嘴巴深深的人中,像諾諾娘。
諾諾娘下意識地對護士說,我可以親親他么?護士把諾諾抱近諾諾娘,諾諾娘親了親諾諾冰涼的小臉蛋兒。諾諾感受到媽媽的吻,睜開了一只眼睛。哇塞,好亮的眼睛,沒有眼白,全是黑眼珠!諾諾娘自言自語,說了句:他眼睛好亮。護士沒聽懂,對諾諾娘微笑了一下就把諾諾抱走了。
接著就是縫合了,諾諾娘手術最痛苦的時刻到來了。因為之前嘔吐耽誤了一些時間,到縫合的時候,麻藥勁兒慢慢退去了。生縫啊,四層,最外面貼的膠布。每一次縫合,每一次拽線,每一次打結。全都有感覺?。?!誰說諾諾娘對疼痛不敏感了?疼得諾諾娘倆眼直冒金星啊。
終于耗時二十分鐘,縫合完畢。推出手術室以后,要在觀察室觀察兩小時才能回病房,這個時候,另一個痛苦來到了。臉上奇癢,是麻藥過敏!最后被抓得全是紅道子。諾諾爹在醫(yī)生的陪伴下,破格進入了觀察室。
兩小時后,終于回到病房了。二十四小時以后,終于和諾諾團聚了!三天后出院,七天后回醫(yī)院查傷口,拆掉外面的膠布。這就是我的生產經。
一年以后,諾諾周歲生日,寫下了這篇日志。希望給自己和諾諾留下些紀念!祝諾諾一周歲生日快樂,健康成長!
本文由媽媽育兒網(http://m.trippycrew.com/)小編摘自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