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父母對孩子生病如此焦慮?專家分析,現(xiàn)代家庭中的父母是非常“重視”卻又“忽視”孩子。他們可以為孩子的衣食住行、早期教育一擲千金;但躁動的生活和內(nèi)心,讓他們不能夠安安靜靜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感受孩子成長點滴的變化,感受孩子給生活帶來的無盡生機和樂趣。
就算周末有時間陪下孩子,吃飯時大人們個個在看手機;和孩子玩時或是心不在焉,或是大人們帶有目的地設(shè)計游戲、引導游戲,總想通過游戲灌輸給孩子點什么。這種功利的、敷衍的親子時間讓家長失去了感受孩子的機會。當一個人的內(nèi)心沒有感知力后,也就缺乏了安全感,很容易被鋪天蓋地的信息(包括健康信息)所“綁架”,人就變得格外焦慮了。
廣東藥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心理門診張柏芳主任醫(yī)師介紹,生病中的孩子會感到身體上的難受,但并不會恐懼,可當孩子們看到大人非常的焦慮時,會憑空增加他們對疾病的恐懼,人在恐懼和緊張的狀態(tài)下機體的免疫功能是受到抑制的,反而不利于疾病的康復。
就算是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這種焦慮也是會傳染給孩子的,哪怕還是牙牙學語的幼兒。孩子的精神不放松,無時無刻都能感受到關(guān)注和壓力,勢必會影響身心發(fā)展。于是我們常常能看到,大人小心翼翼照顧下的孩子卻反而長得如“豆芽菜”體弱多病。孩子的認知也可能受到父母焦慮的影響,當他成人后也可能為自己身體小小的不適疑神疑鬼,反復檢查,惶惶不可終日。
寫到這里,我們并不是否定醫(yī)學,更不是建議您孩子病了不要去醫(yī)院。在這個社會充滿了各種細菌和病毒,我們能保護寶寶一時,不可能保護他們一世,唯有他們自己不斷地增強自己的抵抗力,才是最好的方法。養(yǎng)育孩子本不應(yīng)該被擔心、焦慮占了大半,多和孩子一起在陽光下恣意奔跑、玩耍吧,除了能給孩子更好的體魄,還能感受到小生命所帶給你的無盡的驚奇、喜悅……
當心孩子把生病當“工具”
當大人對孩子生病過于焦慮時,就會表現(xiàn)為對生病的孩子過于溺愛,無限滿足。而孩子就可能會把裝病,當作滿足自己愿望的工具。這在平時得不到足夠關(guān)注的孩子身上尤其可能發(fā)生。
張柏芳主任分析說,這種情況在我們身邊并不鮮見。孩子不是天生就會“裝病”,這一行為必定是他們的生活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有些家長平時會對孩子制定一些規(guī)則,比如限制看電視的時間,吃糖果的數(shù)量等,可是一看到孩子生病,又會過于緊張,失去原則、無限度地滿足孩子的各種愿望。
這樣會給孩子留下一個印象,“只要我生病,媽媽就能滿足我”。以后他可能會嘗試“假不舒服”,于是“裝病”的行為形成了。所以,家長日常要注意傾聽與觀察孩子的真實愿望與需求,給以合理的滿足與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