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看過一部日劇,名字叫做《喪失名字的女神》,劇中幼兒園的媽媽們都有一個圈子,不跟上就會被排擠。因為迫于小圈子的壓力,租住在很貴的公寓里,爸爸白天假裝是公司白領出門上班,其實卻是卡車司機,全家人都生活在可悲的謊言中。
其實,
不光是孩子們會迫于同伴的壓力而做出違心的選擇,家長們也一樣。逆流而上太難,隨大流就容易得多了,甚至可能自己都沒有這個意識。
下次當大家感到有壓力做出選擇或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時,可以問問自己以下重要問題:
打電話詢問其他家長關于如何處理孩子相關的某事時,決定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如果社交圈或親友中的其他父母認為孩子每天喝飲料沒關系,但我認為飲料含糖對孩子不健康,我有沒有堅持?
例如,如果一些朋友或家人提倡打屁股,但孩子家長不同意,因為絕大多數研究表明體罰會對孩子產生非常明顯和實際的負面影響,家長們要根據事實而不是其他家長的建議來進行選擇。
例如,如果孩子討厭恐怖的電影,但一個朋友的生日聚會將放映一部恐怖的電影,不要說服自己讓孩子去參加。
尊重孩子的個人需求很重要,家長站起來面對其他父母的壓力會讓孩子知道,當孩子面對來自他人的壓力時,要如何應對。
例如,如果參加一個父母們的聚會,可能因為壓力而比往常在家中喝更多的酒。
舉例來說,如果家長參加的聚會上需要經常喝酒,沒有辦法注意在游泳池玩耍的孩子,那么這種情況對孩子來說很危險。家長就要對酒精說不,呆在游泳池旁,照顧孩子。
如果交往的某些父母表現得不太磊落,喜歡說是非和進行一些不好的行為,那家長要決定要屈于壓力而接受,還是站出來并且以積極的方式應對消極情緒,例如嘗試引導他們的不良行為朝更好的方向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