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的話:做好家庭教育,不妨先從“三不四要”開始做起
很多家長為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而苦惱,我建議不妨先從“三不四要”開始
做起。
“三不”是:
1.不要老把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比較。這樣容易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更不利于親子關系的培養(yǎng);
2.不要把孩子的學習成績掛在嘴邊。家長重復這種無效的方式只能讓孩子
更厭倦學習,產生精神溝通障礙,回避與父母交談;
3.父母不要當著孩子的面互相指責。給孩子營造一個和諧的家庭成長環(huán)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很重要。
“四要”是:
1.家長要學會用放大鏡看孩子的優(yōu)點。孩子得到父母的認可,可以培養(yǎng)“陽光心理”,從而讓孩子更自信;
2.家長要學會與孩子溝通的技巧。關注孩子的心情和感覺比關注成績更重要;
3.家長要尋找與孩子共同的興趣和愛好。這樣才能與孩子找到共同的話題,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4.家長要與孩子交朋友。家長要放下架子,與孩子平等相處。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并將孩子作為獨立的個體,尊重孩子,包括尊重他們的情感、意愿以及他們的隱私
家庭教育案例——洋媳婦教育孩子
家庭教育不成功案例——我很盡心,可孩子的成績讓我傷心
文清是一名讀三年級的小學生,她的爸爸媽媽都是大學文憑,工作環(huán)境舒適,輔導孩子的時間充沛。孩子的早期教育很成功,四五歲的時候,就能背上百首詩歌,跳舞唱歌畫畫講故事人見人夸,在家屬院附近是聞名于耳的小精靈漂亮公主,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就連鄰居和好朋友都愿意領著文清串門遛彎兒,孩子就象家庭中的一面旗幟,飄到哪兒就會紅到哪兒。
讀一年級成績還不錯,讀二年級成績跌落到了中等偏下,這下媽媽慌了神,家庭輔導越來越不見效果,跳舞唱歌畫畫等興趣班一個個陸續(xù)終止,語文數(shù)學補習班接連跟上,這個班兒不行另換一個,補習班換了一茬又一茬,不同的老師換了一撥又一撥。三年級成績落在了倒數(shù),學習成績不行,行為習慣也出現(xiàn)大的逆轉:撒謊越來越嚴重、平時做事丟東落西,任性固執(zhí)不聽勸,媽媽的賞識、批評就像刮了一陣風,在孩子的心靈深處驚不起任何漣漪。爸爸媽媽欲哭無淚,不知道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差錯,還是孩子確實不爭氣……
經過和文清媽媽的一番溝通后,我似乎找到了孩子學習中的一些癥結,但又不敢肯定,雖然執(zhí)教過的學生不計其數(shù),歷經的學生個案數(shù)不勝數(shù),但是教無定法,我感到,必須接觸文清后我才能下結論。整整一個上午,孩子的問題終于暴露無余,我肯定了自己的判斷:文清被動的學習行為是媽媽一手締造的,那就是家庭教育的誤區(qū)“陪學”。
文清從讀一年級開始,從沒有檢查過自己的作業(yè),都是媽媽幫助檢查,出現(xiàn)錯誤有媽媽講解并讓孩子糾正,交給老師的作業(yè)工工整整無一錯誤,其實學生完成作業(yè)的情況,往往能反映出他們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老師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查漏補缺,媽媽對文清作業(yè)內容的過多的輔導,已經掩蓋了文清的真實情況,這樣老師就忽視了孩子具體的學習過程,影響了老師對學生真實水平的認知,總覺得孩子的成績還不錯,即便出現(xiàn)考試時的誤差,老師也會認為是合理之中的波動。
一年級的課程淺,再加上文清的早期教育功底,在班里跟課不成問題,表面看似風平浪靜,這恰恰掩蓋了文清的學習動機和畸形心理的形成。從心理學角度講,一個孩子的學習屬于完整的個人行為,其大腦神經與身體的各個部位的神經是緊密相連的,包括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像力等因素的協(xié)調地運動,這樣大腦就不會疲勞,正如高速公路人為設置許多彎道,錯綜復雜的路況刺激著司機的腦神經,而乘車人卻是一路夢鄉(xiāng)到終點,這是乘客對司機產生的依賴心理所致。文清的媽媽為了監(jiān)督孩子不走神、姿勢端正,還時時操心對孩子的作業(yè)進行及時的輔導。
她的這種做法逐漸讓孩子產生了依賴心理,認為反正有媽媽在,有不會做的題也不用著急,時間長了,就養(yǎng)成懶得動腦筋自己解決作業(yè)中的問題,久而久之,造成文清做事缺乏主見和獨立性。升入二年級,隨著知識的加深,文清已經變成了“能學習”而沒有“學習能力”的孩子,一旦家長不陪伴在旁,作業(yè)質量就會大為降低,因為缺乏自覺性、主動性,被動狀態(tài)下的作業(yè)常常丟三落四、錯誤百出。這樣,就會更加惹惱家長,并加倍提高對孩子的警惕,寫錯了字、抄錯了題,都立刻被指出來,有時還攙雜著嘮叨和伴隨著拳腳相加:
“我剛講的內容,你怎么又做錯了,認真聽了嗎?”
“這個字我昨天就教會你了,為什么還寫不上來?”
“寫作業(yè),別東張西望,你就不能一心一意嗎?!”……批評聲和噼里啪啦的巴掌聲匯成了家庭教育“陪學”的“邪揍”曲。我們經常講,物極必反,家長越是關注孩子的學習,越是監(jiān)督她的一點一滴的錯誤,孩子越是錯誤百出。文清每次寫作業(yè)都變得小心翼翼,戒備重重,當然,家長不要高興,孩子的小心和戒備不是用在學習中的,而是如何防范陪讀者的惱怒?,F(xiàn)在的孩子都是聰敏透頂?shù)?,文清也不例外,因為不會做的題絕對要問,會做的題又不敢保證則必須也要問,于是,孩子的反暴力手段就有了:
“媽媽,這道題我不會,你給我講一下吧!”
“媽媽,我這個字忘了,能寫拼音嗎?”
“媽媽,我列的這個式子對嗎?”
“媽媽,這個字念什么?”
“媽媽,我做的這道題對嗎?”
…………
孩子的耐心和疑問把媽媽擱淺在了淺灘上,即下不了水,又上不了岸,即打不了,又缺失了罵的理由,陪學效果不佳,不陪學孩子就更不學,惡性循環(huán),家長和孩子在怪圈里越陷越深……雖然文清媽媽發(fā)覺家庭教育已經力不從心,極力想通過補習班挽回孩子的成績。
但是,文清已經養(yǎng)成了懶于動腦筋的習慣,上學變成了走形式,課程越跟不上,孩子越是喪失學習興趣,再加上大多補習班跟學校上課的方式雷同,老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不能從孩子心理角度進行有效疏導,燃不起孩子自主學習的欲望和激情,依然接受被動的灌輸,進步起來當然就不太明顯。
一般像這樣的學生調整起來都比較慢,尤其成績跌落至倒數(shù),而家長往往都帶著緊迫感的心理,想讓孩子盡快提高,事實呈現(xiàn)出來的常常事與愿違。因為一個孩子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是經過了日積月累的過程,就像“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一樣,一場大病的來臨,在數(shù)月前或數(shù)年前就有了征兆,只是不被我們重視罷了。
如果孩子的成績出現(xiàn)斷層較小,成績會提高的很快,我教過的眾多這些學生中,短期內學習成績提高了,家長就急著讓孩子返校,三兩個月后,孩子又被送回來了,家長還一臉的無奈:“王老師,他怎么又變回原來的樣子了?”
凡是這樣的學生,抗干擾能力都非常差,文清來到我這兒的前幾天,看似她爬在那兒寫題,可她的腦神經習慣性的極力想聽到任何一種聲響,她的思維和注意力瞬間就被吸引,一旦遇到難題,她就垂下美麗的大眼睛,一副無所事事的樣子,滿臉的無精打采。對待這樣的孩子,首先把她所學的知識領域范圍縮小、降低,從培養(yǎng)她的學習興趣插手,逐漸找到她的學習激情點。剛開始,我基本上是從一年級的知識領域插手,從幾道題、十幾道題、逐漸到能夠獨立完整在規(guī)定時間完成一張試卷,會做的題,迅速拿下,不會的,暫不必深思考,可以暫時放過。
當然,我們所選擇的題型,都是較簡單的,基本判斷她能拿下90分左右,由淺入深,每隔一周進行一次經驗交流,語言要平緩、肯定,優(yōu)異處要大加賞識和表揚,從心理學的角度講,這樣最容易在孩子的大腦皮層形成強烈的興奮點,這興奮點是建立在自信、自立、自強的基礎之上的,而且不容易受其他興奮點的干擾。
為了展示自己的榮譽和成就,孩子就像站在了表演的舞臺上,每一個腳步,每一個動作,她都要發(fā)揮的細致入微,思維被知識吸引,自然就會淡化周圍干擾自己的環(huán)境。
一般通過一兩個月后,孩子就會進入并保持對新鮮知識渴望的學習狀態(tài),這時孩子猶如一塊海綿,他會如饑似渴地汲取知識,這種學習狀態(tài)是主動的,自信的,循序漸進,孩子會逐漸建立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達到真正的融會貫通,從而形成孩子自己的綜合學習能力。8個月后,文清順利返校,成績有倒數(shù)上升到了上游,現(xiàn)在一年過去了,文清在四年級的成績一直很穩(wěn)定,并且還當上了班干部。
在當前獨生子女較為普遍的社會家庭中,的確有眾多的小學生家長,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家長,常常在孩子寫作業(yè)時,自己搬把椅子坐在孩子身邊,不時督促孩子別走神、保持姿勢,孩子遇到不會做的題,父母也挺身而出或直接講解,幫助孩子渡過“難關”。家長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對孩子的學習有所幫助,但是,家
長這一行為屬于十足的“吃力不討好”之舉。所以,培養(yǎng)一個孩子的求知欲望比教會他知識更重要!
本文由媽媽育兒網(http://m.trippycrew.com/)小編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