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氣的治療檢查
檢查
1.觸診:
確診之前進行檢查的話一般會讓寶寶站立吹氣球,在吹的過程中寶寶腹壓會上升,如果此時觀察到寶寶腹股溝處有腫物,基本可以初步判斷為疝氣。如果寶寶年齡太小或者其他原因無法吹氣球的話,可以選擇讓寶寶躺在檢查床上然后用力抓某樣東西或者跟寶寶搶奪玩具使其哭鬧,當寶寶用力做上述動作的時候,同時用手細摸陰囊或者腹股溝,如果感覺有絲滑的摩擦感基本就是有疝氣了。患陰囊水腫的寶寶在陰囊處有位置固定的水囊,并且在光線照射下是通透的。幾乎所有的寶寶腹股溝疝氣通過觸摸就可以確診,但是進一步提高準確度,與睪丸腫瘤、腹股溝淋巴結腫大區(qū)分的話,還要額外做超聲波。
2.臨床檢查:
有臍疝但沒有并發(fā)癥的寶寶重點檢查兩項:心電圖和肝功;寶寶發(fā)現(xiàn)有肺腹部的并發(fā)癥但是沒有最終確診的話,可以做系列檢查像肝功、血肌酐、心電圖以及血尿素氮胃腸道疾病的超聲檢查。
治療
1.非手術
臍疝直徑不足1.5cm的寶寶在兩歲之前能夠自行恢復,可以用醫(yī)用膠帶或者彈性比較好的腹帶纏繞患處。因為較小的寶寶即使得了疝氣,大部分能夠回位。
(1)彈性腹帶法
比較適合年幼的寶寶而且操作簡便,白天的時候讓寶寶戴上這種腹帶,休息的時候取下來,并且松緊度要靈活。這種方法不僅可以對疝氣包塊起到約束作用,還不會影響寶寶正常的飲食作息和腹部正常發(fā)育。
(2)膠布粘貼法
把醫(yī)用膠布裁成5厘米寬,比寶寶腰圍長6~10厘米的樣子,在一頭前5厘米處用剪刀裁成箭頭狀,然后另一頭剪一個小口方便箭頭端插入。膠布兩端插好以后,可以在寶寶粘膠布的腰背部用紗布墊一下。注意膠布貼得過緊或過松都是不可取的,比較好的狀態(tài)是讓疝囊凹進去或不那么緊實。紗布不用頻繁更換,一兩個星期換一次就可以,3~6個月以后就能夠停用了。寶寶的日常活動會使膠布脫落,所以最好在膠布最外層用松緊帶再固定一下。為了保證良好的治療效果,建議讓專業(yè)人員為寶寶粘貼紗布。
2.手術
寶寶兩歲之后臍疝仍未恢復的話就要考慮手術了。手術切口呈弧形,位置在臍疝下緣1~2厘米處。先使皮瓣游離,把兩側的腹直肌前鞘呈現(xiàn)出來。切開腹白線和疝囊以后,如果看到的疝囊已經破碎則進一步切開腹膜。然后讓腸管回位,把疝囊切掉,在疝環(huán)處縫合腹膜切緣。縫合腹橫筋膜時要橫向,縫合腹白線時為縱向來縫閉臍環(huán)以及修復腹壁比較脆弱的部位,最后把保留臍孔的皮瓣按原位縫合。
當然,具體治療方案的選擇要視寶寶的情況而定,家長要主動與醫(yī)生溝通商議。
嬰兒疝氣如何護理
1.要盡量讓寶寶情緒穩(wěn)定,有個好心情;不要讓寶寶接觸灰塵或其他能引起咳嗽噴嚏的物品。
2.讓寶寶多休息,如果躺臥或者坐下時要輕推腫物和腹部,避免擠壓。
3.拒絕劇烈運動,像快速奔跑、久站、久蹲等活動盡量不要讓寶寶參與,以臥床為主。
4.因為寶寶疝氣與氣血不暢有關,所以可以有選擇性地讓寶寶吃一些營養(yǎng)的補氣食物,肉魚蛋奶,豆類都是可以的,還要注意預防便秘,用力排便會使疝氣發(fā)生更遠的移位。
5.寶寶患疝氣以后往往體質下降,所以適度的鍛煉能夠幫助寶寶恢復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