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孩子出生體重的記錄被不斷刷新,來自《世界每日新聞網》的一篇報道稱,2015年6月4日,澳大利亞一名產婦生產了一名巨嬰,而這個巨嬰的體重竟然高達40磅(約18.16公斤),他的出生讓不少醫(yī)護人員驚呼連連,因為他的體重等同于6歲孩童的體重,同時他還破了1839年的最重嬰兒的世界紀錄。當然,他的母親的體重也高達272公斤。
父母和長輩們都喜歡“大胖小子”或“大胖閨女”,覺得剛出生的孩子胖就是福氣的象征。孩子出生體重當真是越重越好嗎?以下是孩子出生以后的標準體重圖:
隨著生活水平和健康知識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關注生命早期的營養(yǎng),孕婦在懷孕期間的營養(yǎng)。但營養(yǎng)少了不行,過多也會對健康帶來影響。胎兒若在缺乏營養(yǎng)的母體子宮內,會導致“節(jié)儉型基因”或“節(jié)儉型表現(xiàn)”得以保留,當出生后,若食物攝入情況和營養(yǎng)狀況與母體子宮營養(yǎng)缺乏的狀況不同的時候,更容易發(fā)生肥胖。
低出生體重兒在成年后易患高血壓、糖耐量異常發(fā)生率等慢性疾病。隨著現(xiàn)代科研的發(fā)展,有人對新生兒體重大小和成年期肥胖、慢性病之間的關系進行回顧性調查或前瞻性隊列研究,也有更多證據(jù)表明巨大兒在成年期后患肥胖、高血壓等慢性病的幾率也高于正常體重的新生兒。
在懷孕期間攝入過多的能量,不但造成孕婦自身肥胖,容易發(fā)生糖尿病、高血壓及妊娠高血壓綜合征,還可導致新生兒體重過大。出生體重超過4公斤的新生兒稱為巨大兒。
與正常出生體重的兒童少年相比,除增加難產的危險性外,巨大兒長大后發(fā)生肥胖的危險增多,成年后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發(fā)生的可能也會相應增加。巨大兒在分娩時由于身體胖、肩部寬,不易被分娩出,導致產程長、難產等,會增加母親生產時的撕裂傷。
因此,新生兒體重并不是越重越好,適宜的體重才是新生兒健康成長的良好基礎。
新生兒出生時的平均體重一般為3.0公斤(2.5~4公斤)。出生體重低于2.5公斤的新生兒稱為低體重兒。在懷孕期間,母親營養(yǎng)不良或疾病因素都可能導致胎兒發(fā)育遲緩,在出生時體重過低。低體重兒的皮下脂肪含量較少,呼吸和代謝等功能都較弱,免疫力較低,容易感染疾病。出生時體重過低的嬰兒,成年后患肥胖、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危險性顯著增高。
體重是反映生長發(fā)育的重要標志,是判斷小兒營養(yǎng)狀況、計算藥量、補充液體的重要依據(jù)。
新生兒出生時平均體重為3000克。正常范圍為2500~4000克。
一般說,小兒體重的增長是隨年齡的長大而增加,年齡越小,體重增加越快。但是有一個特殊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