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說:“整個世界都是渾濁的,只有我一人清白;眾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
漁夫說:“圣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縛,而能夠隨著世俗變化。整個世界都渾濁,為什么不隨大流而且推波助瀾呢?眾人都沉醉,為什么不吃點酒糟,喝點小酒?為什么要懷抱美玉一般的品質,卻使自己被放逐呢?”
屈原說:“我聽說,剛洗過頭的一定要彈去帽上的灰沙,剛洗過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塵土。誰能讓自己清白的身軀,蒙受外物的污染呢?寧可投入長流的大江而葬身于江魚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尚的品質,去蒙受世俗的塵垢呢?”
于是他寫了懷沙賦后,抱石投汨羅江自盡,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屈原投江后,當?shù)匕傩章動嶑R上劃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尸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
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漸發(fā)展成為龍舟競賽。
百姓們又怕江河里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尸體,后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屈原投河殉國的說法,流行數(shù)百年,早已成為中國人的常識,它一次次地激勵著中國人的愛國熱腸。屈原之死,他的愛國、人格、氣質個性一文,否定“屈原殉國”?,F(xiàn)在楚辭學界似乎已無人再持此說,而在其他文化領域和普通群眾中,屈原殉國真相其實是這樣的!